1. 无线网络

1.1 概念

无线站点(wireless host):运行应用程序的端系统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等,可以移动也可以不移动

无线链路(wireless link):无线站点通过无线链路连接到基站或其他无线站点,主要特性包括传播速率(数据传输速度)覆盖区域(信号可覆盖的范围)

基站(base station):负责在无线网络中与无线站点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如蜂窝网络中的蜂窝塔或802.11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

关联:无线站点在基站的无线覆盖范围内,并通过该基站进行与更大网络之间的数据中继

切换(handoff/handover):在移动设备移动过程中,网络系统将设备的连接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1.2 模式

模式架构特点适用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无线站点通过基站与网络连接,基站充当中心节点,负责管理和转发数据扩展性高,可以增加基站来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家庭网络、校园网络、企业环境和公共场所,提供稳定的无线连接
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无线站点之间通过无线链路直接通信,不需要中心节点或接入点灵活性高,节点可以自由加入或离开网络灾难救援、军事通信、短期活动,无需固定基础设施,易于快速部署
分类结构特点例子
单跳无基础设施所有无线站点直接彼此通信小范围蓝牙网络
单跳有基础设施无线站点通过基站与其他无线站点通信高扩展家庭WiFi
多跳无基础设施无线站点通过多个中间节点与其他无线站点通信自组织车载网络
多跳有基础设施无线站点通过多个基站与其他无线站点通信大范围4G/5G,企业WiFi

2. 无线链路

2.1 效率

特征描述因素
递减的信号强度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其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又称为路径损耗(path loss)距离、介质、频率
来自其他源的干扰在同一频段内,来自其他信号源的电磁波对目标信号形成干扰频段重叠、环境噪声、多用户环境
多路径传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或散射,导致接收方收到来自不同路径的多个信号位置的动态变化、物理环境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收到的信号和噪声强度的相对测量,单位是分贝(dB),SNR越大信号质量越好

比特差错率(Bit Error Rate, BER):接收方收到的有错传输比特的概率

比特传输速率(Bit Rate, BR):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量,单位是每秒传输比特数(bps),不同的调制技术有不同的数据传输效率

  • 对于给定的调制技术,SNR越高,BER越低:较高的SNR能提供更清晰的信号,使得解调过程中的噪声影响减小
  • 对于给定的SNR,调制技术的BR越高,BER越高:较高的BR能够传输更多比特,但同时出错的概率也会越大
  • 自适应调制(Adaptive Modulation):物理层可以根据当前信道条件动态选择适合的调制技术

2.2 CDMA

码片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在同一频段上同时传输数据

  1. 将每个比特时间再划分为 m 个短的时间槽,称为码片(chip)
  2. 每个节点被指派一个唯一的 m 位码片序列
  3. 每个节点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的码片序列,发送比特0,则发送它的码片序列的反码
  4. 来自不同节点的码片序列进行线性相加得到比特序列,实现同时传输
  5. 接收方使用节点相同码片序列进行解码,从而提取来自不同用户的数据

实现CDMA的前提:

  1. 码片序列切换的速度要远远大于比特序列到达的速率
  2. 码片序列之间是相互正交的

数学原理:规格化内积,用于衡量两个向量的相似性

  • 码片序列a和码片序列a的规格化内积是1(完全正相关)
  • 码片序列a和码片反序列a‘的的规格化内积是-1(完全负相关)
  • 码片序列a和与其正交的码片序列b的规格化内积是0(完全不相关)

码片序列为:
A:(-1 -1 -1 +1 +1 -1 +1 +1)
B:(-1 -1 +1 -1 +1 +1 +1 -1)
C:(-1 +1 -1 +1 +1 +1 -1 -1)
D:(-1 +1 -1 -1 -1 -1 +1 -1)
假设发送的比特序列是:
X:(+1 -3 +3 -1 +1 +1 +1 +1)
可以得到:
A:1/8(-1+3-3-1+1-1+1+1)=0,表示A没有发送数据
B:1/8(-1+3+3+1+1+1+1-1)=1,表示B发送比特1
C:1/8(-1-3-3-1+1+1-1-1)=-1,表示C发送比特0
D:1/8(-1-3-3+1-1-1+1-1)=-1,表示D发送比特0

3. WiFi

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是一种基于 IEEE 802.11 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 接入点(Access Point, AP):是无线站点接入互联网的接口
  • 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 BSS):是 WiFi 网络的最小组成单元,由一个 AP 和与其关联的无线站点组成
  • 关联(Association):是无线站点与接入点之间建立的一条虚拟链路,只有成功关联的站点才能通过 AP 发送和接收数据帧
  • 信道号(channel number):无线频段被分为多条信道,当且仅当相隔4个信道时传输才不会重叠,WiFi 工作在 2.4GHz 和 5GHz 两个频段
  • 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 SSID):无线网络的名称,用户通过 SSID 选择并连接到无线网络

一个 AP 可以提供多个 WiFI,但是一个 BSS 只能对应一个 WiFi

WiFi 工作原理

  1. AP 通过无线电波广播 WiFi 信号
  2. 无限站点扫描可用的 SSID,并选择目标网络进行连接
  3. 无限站点发送连接请求,AP 验证无限站点身份,无限站点与 AP 建立连接,通过协议分配 IP 地址
  4. 无限站点通过无线电波向 AP 传输数据,AP 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转发数据

无线站点与AP:

  • 如何知晓:被动监听主动探测
  • 如何选择:信号强度(RSSI)负载情况
  • 如何关联:无限站点发送关联请求帧,AP返回关联响应帧

4. 802.11

4.1 隐藏终端

在无线网络中,每个无线站点之间可能无法直接检测到彼此的存在,导致它们同时发送数据,引发信道冲突和性能下降

  • 无线信号范围有限:设备的通信范围有限,无法覆盖所有其他设备
  • 非对称传输功率:设备的传输功率不同,导致通信范围不对称
  • 物理障碍:墙壁、建筑物等障碍物阻挡信号,进一步限制通信范围

4.2 RTS/CTS

原理

  • RTS(Request to Send):是无线站点发送数据前向接入点单播的请求帧,向接入段请求/预约信道的使用权
  • CTS(Clear to Send):是接入点在收到 RTS 后广播的确认帧,通知请求的无线站点信道可用,通知其他站点信道将被占用,避免冲突
  • 分布式帧间间隔(Distributed Inter-Frame Space, DIFS):发送RTS、数据前需要等待的最小时间间隔,用于确保信道长时间处于空闲,而不是瞬时空闲,最大程度避免可能的碰撞
  • 短帧间间隔(Short Inter-Frame Space,SIFS):发送CTS、ACK前需要等待的最小时间间隔,确保在发送方能最快发送关键帧的前提下,接收方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关键帧

流程

  1. 站点检测信道空闲,等待 DIFS
  2. 如果等待 DIFS 后信道繁忙,进入退避机制
  3. 如果等待 DIFS 后信道空闲,发送 RTS 帧
  4. AP 收到 RTS 帧,等待 SIFS,发送 CTS 帧
  5. 站点收到 CTS 帧,等待 SIFS,发送数据帧
  6. AP 收到数据帧,等待 SIFS,发送 ACK 帧

4.3 帧结构

帧结构

字段长度/字节描述
帧控制2用于区分帧
持续期2表示该帧和接收ACK帧所需的时间,用于RTS/CTS的机制
目的地址6接收设备的MAC地址
源地址6发送设备的MAC地址
BSSID6BSS接入路由器的MAC地址
序号控制2帧的序列号,用于排序和重组
有效载荷0-2312实际要发送的数据,通常是IP数据报或ARP分组
CRC4循环冗余校验码,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帧控制

字段长度/比特描述
协议版本2通常为0表示IEEE 802.11
类型2指示主要类型:管理帧、控制帧或数据帧
子类型4进一步细分帧的类型,比如关联请求/响应,RTS/CTS等
到AP1指示当前帧是否发往AP
从AP1指示当前帧是否来自AP
更多标识1在分片传输中使用,用于告知接收方,后续还有更多片段需要接收
重试1表示当前帧是一个重传帧,用于确保可靠传输
功率管理1指示设备是否处于功率节省模式
更多数据1在流量控制中使用,告诉接收方是否还有更多数据待发送
WEP1指示当前帧是否使用了WEP加密
保留1供将来使用,通常设置为0

4.4 相同子网的移动性

  1. 信号强度评估:检测到AP1的RSSI越来越小,AP2的RSSI值越来越大
  2. 切换连接:向AP1发送一个去关联请求,向AP2发送一个关联请求
  3. 会话保持:如果新的BSS和旧的BSS都属于同一子网,那么站点会通过DHCP续租原先的IP地址,并维持正在进行的会话
  4. 更新表项:AP2会广播一个以太网帧,更新交换机/路由器以通告站点连接至新AP

4.5 高级特色

特色描述
快速漫游允许用户在不同接入点之间迅速切换而不会中断连接
速率自适应根据当前和近期的信道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物理层的调制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功率管理接入点在没有帧要发送和接收时能够进入低功耗/睡眠状态,从而节省能源

5. 蓝牙

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又被称为无线个人区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微微网(piconet),工作在2.4GHz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与Wi-Fi等其他无线技术共享同一频段

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FHSS):以固定的时隙625微秒,发送方和接收方在79个信道频率之间按照预定的跳频序列进行快速同步切换,使得信号能够在多个频段中扩展

  • 抗干扰:由于信号在多个频率上分布,因此如果某些频率受到干扰,数据仍可以通过其他未受影响的频率传输,从而显著降低通信失败的概率
  • 安全:由于频率不断变化,攻击者难以锁定信号传输路径,从而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 多设备:由于不同设备使用不同的跳频序列,从而允许多个设备在相同时间内使用不同频段工作而不互相干扰

自组织性

设备功能
主控设备负责控制和管理蓝牙网络,发起连接和数据传输
客户设备响应主设备的请求,与主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寄放设备处于休眠状态,不与主设备通信,保持配对信息以便未来连接

流程

  1. 邻居发现(Neighbor Discovery)
    1. 主控设备广播32条询问信号,每条都在不同的频道上,并重复传输序列128次
    2. 客户设备在它选择的频道上监听,一旦监听到询问信号,客户设备会在隔一个随机时间量后主动发送响应信号
    3. 主控设备接收到响应信号后,会更新其设备列表,显示所有发现的可连接设备
  2. 蓝牙寻呼(Bluetooth Paging)
    1. 主控设备选定客户设备,发送寻呼信号,通知客户要使用的跳频模式以及时钟信息
    2. 客户设备接收到寻呼信号后,回复响应信号
    3. 主控设备接收到响应信号后,将使用之前指定的跳频模式与客户设备进行通信

iPhone连接AirPods,iPhone就是主控设备

  • 邻居发现阶段允许iPhone识别周围的AirPods,并将其标记为寄放设备
  • 用户在iPhone的蓝牙列表中选择连接AirPods
  • 蓝牙寻呼阶段允许iPhone连接AirPods,使AirPods成为客户设备并开始进行数据传输